“物自体”与“现象”不同。现象是已经通过大脑加工过的意识表象,而物自体是没有加工过的、是一种存在于人们感觉和认识之外的客观实体,是人们认识的最后界限。
想要了解“物自体”,我们先一起来看委拉斯开兹的《宫娥》这幅世界名画。
画中人物的视线焦点都集中在画面之外、你观看这幅画的位置。画面左边的画家正手拿画笔看着你,似乎正在作画;小公主正在对着画面之外行礼,右侧的两个侏儒、后面正在交谈的修女和官员、门口处正在准备离开的侍卫,他们也都在注视着他们前方、画外你所处的位置。
在小公主的上方、画面中央偏左一点的位置,有一面镜子,镜中有两个人影。
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镜中的这两个人正站在这些人的对面,左边的画家在为他们画像,小公主在向他们行礼。而小公主会向谁屈膝行礼呢?以此可以推测,一定是小公主的父母:西班牙国王腓里四世和王后。
这幅画中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画家正在为国王和王后画像,这时小公主无意间跑了进来,她的身边还跟着她的两位宫娥。小公主见到国王和王后便立刻屈膝行礼,两位宫娥也跟着行礼。
于是,画家将这样的一个画面瞬间定格在了画布上,将原本不可见的“物自体”国王和王后,以具体可见的画面“现象”形式表现在了画中的镜子上。
这就是这幅名画的重要玄机之处,将康德的“物自体”原理,用具体的画面形式表达了出来,这也是这幅画的最大价值,即它的哲学意义。所以画家委拉斯开兹又被称为“真理画家”。
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这幅世界名画来了解康德的“物自体”原理。
明燕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