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中能否实现“距离产生美”

发布时间:2020-05-20    


戛然而止的全球艺术展览和相对延长的展期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受到了“社交距离”的重要影响。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拉斐尔和他的朋友们”、德累斯顿古代大师绘画陈列馆的“拉斐尔的挂毯艺术:灵感与再现”,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拉斐尔”等,均未按正常计划展出。

“社交距离”带来的影响还将波及甚远,当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时,博物馆美术馆的行动却十分有限,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美术馆都将取消或无限期延后那些花费不菲的超级展览计划,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应对各自的财政危机。

因国内美术馆与博物馆不同,展示空间多以临时展览为主,相信展览节奏放慢、展期相对延长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相比策划新的展出内容投入的人力物力,延长展期所增加保险和设备租赁的费用要划算得多。


被裁减的公共教育人员和更充分的教育项目

2020年3月18日,美国博物馆联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向美国国会发出公开信,要求国会为非营利性博物馆分配至少40亿美元的资金。

由于观众接待需求锐减,公共服务部门和公共教育人员成为各大博物馆减少开支的首要目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对外宣称将裁减博物馆观众服务与零售部门26%的员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甚至终止了与自由公教人员的合同。


后疫情时代线上观展是否会成为主流

疫情催生了大批线上展览,云看展仿佛成为逆境中的一种时尚体验,但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持有保留态度。在此之前,数字化的展览展示更多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在更广泛的空间内为展览进行宣传,通过免费分享的手段吸引人气,并在观展过程中增加互动和趣味性。与高额的借展和保险费相比,美术馆更愿意把预算花在真实的作品和展陈上,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一直有限。而引导公众为数字化艺术教育资源付费,为美术馆引入潜在的新收入,又对线上资源的开发和技术人才的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已经捉襟见肘的馆方运营者来说,是极为冒险的选择。

与此同时,对几乎不会花费经费却可全球联动的自媒体营销,会有更多的美术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编辑力量。 许多美术馆纷纷成立新的信息部门,不仅加大其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的运营投入,也尝试通过在抖音、小红书、B站、大众点评等各数字平台上的形象展示为美术馆导入新的观众群体。

各国旅行条款的限制,使得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困难重重。如馆方转而深挖本地艺术资源,购入本地艺术家作品,放弃由经典作品带来的票房保障,展出更能吸引公众目光的沉浸类当代艺术作品,则对这一新领域上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也势必影响美术馆的营销策略,使主办方在看不到实质营收前景的线上空间不会过多投入。

正如美国博物馆专业协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劳拉·洛特(Laura L. Lott)所说,“许多博物馆想方设法,苦苦支撑来度过这段时期。”其实,疫情对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将更为残酷和深远,寒冬悄然而至,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来源:凤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