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艺术周之后,上海的艺术都市梦还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6-11-28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入口广场(本文部分图片由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提供)

上海双年展作品之一,《 二向色滤光片》(延伸的投影),罗斯·曼宁,2013(图片/本文作者)

泰勒画廊临时个展入口

十一月的”疯狂艺术周”席卷上海时,Vanguard画廊的老板李力也迎来了自己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在她位于莫干山路M50艺术区的画廊里,台湾地区艺术家许哲瑜的个展如期开幕。“两场艺博会引发了周边的活动。画廊的展览之所以选这个时间,和这个大背景也是有关系的。”李力告诉第一财经。除了参加西岸和ART021两场艺博会,在远离市区的上海玻璃博物馆,李力与馆方合作的一个长期策展项目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艺术家廖斐和杨心广的两个个人项目。她筹备这两个项目的时间超过一年,艺术周是将它们推出的最佳时机。

除了李力这样的本土画廊主在这一周里忙到分身乏术,几乎大半个国际艺术圈的人都出现在上海,除了参与西岸和ART021两个艺博会,以及稍晚举办的上海双年展,其他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由画廊、美术馆举办的艺术活动,也被他们列入日程。

第三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为“艺术周”拉开帷幕,30家国内外画廊现身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共计六天的VIP预展与公众开放日里,本届艺博会总共迎来三万两千人次参观,比去年的三万人次略有增长。新入驻的十家画廊中不乏国际级水准者,还有配合展会组织策划的大型装置作品展览“XiànChǎng”——使用“现场”二字的汉语拼音来作为展览主题,25位艺术家作品部分分布在展会现场的公共区域、隔壁新搭建的临时展馆,以及贯穿西岸文化走廊的滨江露天区域。

定时发车的艺术巴士,一端连接西岸,另一端则连接上海展览中心的第四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2013年,年轻收藏家应青蓝和资深公关包一峰联合创办ART021,它一度成为潮流青年争相追捧的艺术与时尚事件。去年开始,举办场地由外滩美术馆改到上海展览中心,今年的参展画廊多达84家。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ART021的整体氛围比西岸更加轻松,作品也偏重年轻及新兴艺术家。同时因为创办人在娱乐时尚行业的人脉资源,请来各路娱乐明星观展促进社交媒体传播,也更加热闹。四天展期延续到艺术周的结尾。

最后发声的重头戏是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同样位于滨江区域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从2012年就借由第九届“上双”开幕,自此作为国内少有的公立当代艺术机构,在几年间始终都在不断推出重要展览。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是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他们用“何不再问”为主题延续着前年上双关注城市发展背后脆弱结构的思路。

92位艺术家参展,主题展占据了整整三层展览空间,包括大量影像作品和观念装置,主题涉及亚洲地区的社会政治,以及人类面对的终极问题。在双年展开幕前的早午餐上,澳大利亚艺术家罗斯·曼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与其他艺术家同行们对于上海的场地建设规模、活动推进的速度感到震惊,而在澳大利亚本地,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受到关注。

上海正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最重要窗口。双年展、官方美术馆与民营美术馆持续不断的展览与活动、艺博会、画廊聚集,加上艺术家和收藏家这两个群体的活跃,一个艺术生态系统也在“疯狂艺术周”的背后日渐完整。

透过喧闹异常的艺术活动,可以肯定的是,“美术馆大道”计划直接影响了上海乃至全国的艺术格局。在西岸这一区域的整体开发中,煤码头被改造为龙美术馆;一度作为上海飞机制造厂麦道飞机仓库的空间则成为余德耀美术馆,专门展示大型装置和国际大展;而西岸艺术中心的前身则是飞机制造厂205厂房,除了每年的艺博会之外,旁边的辅助建筑也都成为艺术家工作室、建筑师事务所和收藏家的展览空间。

在博览会期间,在西岸展开了一系列密集艺术活动。比如香格纳画廊新空间开幕展,上来就推出三十位重要艺术家作品,以示其作为内地最早一批成立画廊的资深地位。还有收藏家乔志兵创办的乔空间,和豪瑟与沃斯画廊联合推出特纳奖得主、英国艺术家马丁·克里德(MartinCreed)的在华首展。艺术家徐震则把自己迁址到西岸没多久的“没顶画廊”彻底变成“徐震专卖店”,一如既往延续着他个人的艺术与商业主题探讨。

从规划初始到现在吸引到更多艺术机构和参观者来到西岸,已经过去八年,而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未来西岸将陆续建设更多的美术馆、剧院,并且还要重点发展“自由港”,已经构建了从艺术品的保税、艺术品的展示、艺术品的交易、艺术家到设计家工作室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产业链。

西岸的艺术发展路径,可以视为上海乃至中国当代艺术演进的一条普遍道路。这对于各家画廊和他们代理的艺术家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艺术家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作品;画廊发掘和支持艺术家的创作,帮助艺术家得到各种展览机会,并成为艺术家与藏家间的桥梁;艺博会让画廊与藏家与公众广泛接触;距离商业更远的双年展,也会从更纯粹的艺术与学术角度给予艺术家支持和肯定——藏家和画廊又会因此而更多地投以关注。一个完善的当代艺术生态就应当是这样互相交流、彼此影响。

在李力看来,上海“疯狂艺术周”的出现,算是“厚积薄发,跟逐年的积累、城市特点等有关系”。作为本土画廊,在利用恰当时机的同时,还都是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事情,“本土画廊都是依据自身特点在工作,而不仅仅关注市场。数一下经常活跃的画廊,每个(代理的)艺术家都各有特点,每个画廊都有自己越来越鲜明的特征。这对整个艺术生态的健康很重要,而不是急功近利。”

李力的Vanguard画廊在艺术周期间推出艺术家许哲瑜个展(上图);她也参加了ART021(下图)和西岸艺博会

大牌画廊来了

“很多西方画廊主亲自到场,一些国际性的画廊,如泰勒画廊和卓纳画廊,他们的作品标签都只有中文,这说明他们的重视程度很高。”纽约着名艺术评论家KennySchachter撰文谈及上海艺术周时如此说到。总部在伦敦的泰勒画廊(TimothyTaylorGallery)成立至今已经有二十年,他们代理的艺术家中有许多进入艺术史级别的大家。今年第一次到中国内地参加艺博会,除了展位作品之外,他们把肖恩·斯库利(SeanScully)的大型雕塑《积聚》矗立在黄浦江畔,他的经典方块格纹从画布中走出来,变成了铸铁的立体框。

泰勒画廊甚至还租下西岸艺术中心大门前的临时改建场馆用来做画家亚历克斯·卡茨(AlexKatz)个展。“建筑本身在西岸的位置条件很好,而且卡茨的作品看起来就是比较干净、简洁的,与空间的现代建筑风格也比较相符,”画廊的联席总监王凯楣(KateWong)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这是个popupshow(快闪秀),只在艺博会的这一周开放,结束之后建筑就会挪作他用。”把展位扩展到展场外的更大空间,如此投入让人清楚地看到企图心。据介绍,展会第二天泰勒画廊就已经确认售出两幅人像作品,另有几幅也被预订。“买下作品的藏家都是在艺术界非常资深的人士,他们当然知道大师作品的价值,大部分都是五十岁出头的中年人。还有一些藏家对卡茨并不是非常熟悉,但是会仔细研究画作里面的线条,非常好奇,反复过来看。”

王凯楣对记者说,“我认识一位年轻女士,她在开展第一天周一就来过了,然后周二又来,她在真正决定买下之前想要好好地学习和研究作品。我因此而认识到了中国藏家是如何学习西方现当代艺术,以及他们的观点。”除了会展本身的硬件条件符合国际标准之外,对于画廊而言,来到内地实际参与艺博会,意味着能够切实地接触了解整个艺术生态圈子。“中国最顶尖的藏家就那么十几个,全世界的画廊都知道他们,但是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藏家平时根本接触不到,有的比较年轻、有的就是喜欢低调行事,并不是很多人喜欢抛头露面成为名人。如果不亲自来到这边参加展会,就无法与这一大部分的藏家接触和认识。即使有他们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发邮件,也无法做到面对面交流的这么有效。”她说。

另外一方面,画廊也可以带领自己的艺术家去逛美术馆、结识藏家和有可能合作的艺术机构,对于推广来说也很有益。与她报有类似看法的还有卓纳画廊(DavidZwirnerGallery)的高级合伙人克里斯?达麦里约(ChristopherD’Amelio)。卓纳画廊1993年成立于伦敦,2002年迁至纽约,画廊主DavidZwirner在2012年位列福布斯杂志“美国最具影响力艺术交易商”榜单第二名。今年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中国大陆地区的艺博会,而且策略不是重点守住一个,而是西岸和ART021两个都参加。

在两年前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卓纳画廊就辟出一半展位空间为德国画家尼奥?劳赫(NeoRauch)办了一次小型个展。接下来的销售情况就越来越好,今年他们在西岸艺博会的首次亮相,也把尼奥的一幅售价为110万美元的大画放在重点位置。

“中国艺术市场里拍卖行占有更大的话语权与地位,所以对艺术品有收藏兴趣的人总是先从拍卖行角度来学习市场信息。但这与画廊体系有很大的不同,毕竟我们代理艺术家、为他们做展览、出画册、宣传,更加重视艺术家未来的发展,所以节奏更加稳重。现在中国藏家越来越多地想要结识艺术家本人,于是就要更多地与画廊打交道,也更加意识到拍卖行是在画廊体系之上的另一个层面。”克里斯对第一财经说。

买卖之外的行动

卓纳画廊明年即将在香港设立新的分支空间,克里斯告诉记者,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逐渐开拓亚洲、中国市场的谨慎步骤。中国的艺术从业者在学习西方艺术史和艺术行业运行规则,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在慢慢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艺术生态。“两个世界差异太大,这也就是为何需要这样的艺术展会,制造重要的机会来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他说。

泰勒画廊并不着急设立实体空间,而是积极参与到国内诸多展览计划之中。比如近一两年间国内美术机构举办抽象艺术大师肖恩·斯库利个人展览,他们作为艺术家代理商就出借了很多重要作品。在这样的契机下,又结识了抽象艺术家丁乙,很快双方一拍即合——这是泰勒画廊签下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外国画廊蜂拥进来一口气签下五个、十个艺术家,其实他们只是想分一杯羹,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资本化操作之中。其实很多艺术家的市场地位、作品价格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经济整体背景有着紧密联系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发展,通常也会带动艺术市场以及作品的价位。”王凯楣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我们并不着急要参与进来,所以慢慢找到丁乙,而他的作品与经历也都与画廊本身的定位相符。”

总部在香港的马凌画廊(EdouardMalingueGallery)创办于2010年,虽然法国画廊主有着毕加索等现代西方艺术家的画商世家背景,但他们还是致力于当代艺术领域。他们今年则同时参加了ART021和西岸艺博会,并且还在西岸地区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分支画廊。在“上海艺术周”期间借机推出年轻艺术家崔新明个展。

马凌画廊总监江馨玲告诉第一财经,在两边艺博会同时进行展示,加上在西岸新空间的开幕,可以最大化地接触到来自内地的各种藏家、发掘潜在合作伙伴。“两个博览会都有不同优点,吸引观众不一样,希望两边都可以做。相对来说,西岸的位置比较偏,一般人知道的还是比较少。”她说。

开放心态比钱包更值得赞赏

“藏家开始时会比较注重那些大牌名字,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找自己的品味和眼光,这就需要时间培养。”江馨玲说起近些年在艺博会上感受到的变化,“因为必须看很多艺术家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才愿意收藏根本不认识的年轻艺术家。但这样可以与艺术家一起成长,看他们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变,这也是年轻艺术家最好的地方。”

对于中国藏家来说,从拍卖行开始了解艺术就意味着他们首先了解的是现代艺术,比如雷诺阿、塞尚、毕加索,进而转到当代领域,但也会更多地关注具象风格的作品——在看多了之后慢慢地才会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并对收藏它们感兴趣。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中国藏家首先都对艺术本身非常热情,而且都很聪明,学习新知识迅速。”卓纳画廊的克里斯说,“中国藏家正在学习、决心要学习,但对于很多西方藏家来说,他们根本就已经拒绝了解当代艺术,认为这不是艺术,直接关上心门。”他举例说,比如画廊代理的极简主义雕塑家DonaldJudd,两年前带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的时候,还会有很多来自内地的藏家对作品感到好奇,问这背后有什么意义,但今年在上海就开始有更多人已经懂得极简主义雕塑的价值,甚至也考虑收藏。

“他们也会亲自飞去美国军械库艺博会,去美术馆看展览,回来告诉我说,我懂了。”克里斯说,“这就是事情本应该进行的方向,藏家首先要有求知的热情和欲望,与中国藏家开放心态相比,有时候美国藏家反而比较闭塞,他们并不想了解新的东西,对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东西拒之门外。可是正是来回询问的对话才能够促使人们得以理解艺术本身。”

“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对艺术有探索和求知精神的人来交流,毕竟我们做这行很多年,所以

知道许多艺术家的事情——你去大学里花钱受教育,在这里可以免费学到很多,你并不需要一定买下什么,但这种交流特别可贵。”他说。

谈到上海艺术生态的发展,李力认为这与城市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上海本身是一个老龄化城市,但人的心态比较年轻,关注新事物的接受度、参与度比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收入人群,或者是普通市民,对文化都比较关注。”李力的观点与克里斯对中国藏家的观感颇有相近之处。

江馨玲通过对比香港和上海两者对于艺术市场的重要性,认为上海将会变成亚洲另一个重要的艺术中心。“上海有很多私人美术馆,有足够的空间来发展,房租地租还是比较便宜,适合新画廊来发展。如果西岸将来发展得好,对上海也有很好的帮助。”

“我经常和朋友说,我们是个很想营利的营利机构。但是如果我这么去考虑商业模式,可能很多艺术家都不会做。之所以选择这些艺术家,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还是对未来有一个期望。”与来到上海寻找机会的国外画廊一样,李力对于中国艺术家和藏家的未来空间非常有信心,尤其是35岁到45岁的藏家群体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支持,李力觉得已经达到非常深入的程度。

对于艺博会上的吃瓜群众,李力的态度也颇为从容:“如果他经常去看,必然就要去了解我到底看的是什么。也许会慢慢地介入,带动周围的人,最终会留下一批人是真正喜欢艺术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泰勒画廊展位

马凌画廊展位图

研究过去,油彩、金箔、画布,三联画,洛朗?格拉索

梦游症五号,油彩、画布,崔新明,2014。马凌画廊在上海西岸的新空间开幕战呈现了崔新明个展

卓纳画廊展位

Tal,布面油画,尼奥劳赫,1999

 

来源:一财网